首页 综艺节目 电视剧 电影 电视栏目
媒体资源网 > 电视栏目 /综艺节目 > 网络综艺奇葩说 > 话题讨论

网络综艺奇葩说

主持人嘉宾:蔡康永,  马东,  高晓松,  姜思达,  阿雅,  ...

网络综艺奇葩说讨论区


为什么《奇葩说》正过来说有理,反过来说也有理?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观点是多么的易变,你只要看一看《奇葩说》这个综艺节目就知道了,只要正方几句话,观众就开始一边倒,反方再来几句话,观众又呼啦啦跑过去一半。

可见我们对于某一个观点的所谓“相信”,某一个立场的所谓“坚持”,有多么的不可靠。

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综艺节目而已。可非常遗憾。《奇葩说》里的世界其实才是真正的世界,凡事都是几分对几分错,几分对里带错,还有几分错里带对。

而你在某一个群组里,某一个圈子里,某一次会议上,看到的一边倒的持同样观点的人,社会学上有个词叫“信息茧房”——一个用自己相信的信息包裹起来的与世隔绝的小世界。

所以,在批判性思维看来,能够同时接受几种相反的信息,让不同的观点自由地碰撞,才更有利于你理解某一个现象。

我在看《奇葩说》时,想起以前常常有读者留言说,“唉,你以前的XX文章可不是这么说的……”我就想到应该把之前关于某一件事的完全相反的说法拎出来,形成一个左右互博,应该很有意思。

时间有限,仅凭着印象挑出下面的五篇,应该还有其他的,请读者在留言里补充。

目标要不要定得具体点?

正方文章:你需要一个能量化的目标

常规业务目标的实现,很少有比KPI考核更好的手段了。

大部分员工都把KPI理解成发奖金的依据,这是企业与员工缺乏沟通造成的,KPI的第一作用,是把“经营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指标”的量化过程。

人的大脑是喜欢模糊化的,所以量化的好处,是强迫我们思考更具体的行动,以及每一步行动的价值。

比如说把你的目标”加薪20%“细化下去,你就要思考,按你现在的薪水,这个幅度需要你“升职加薪”还是“职位内加薪”?这两种情况下,你如何去证明你的能力,提升你对公司、对部门的贡献度?是去找到更多的业务?还是在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方文章:任何量化的目标都会引发短视行为

KPI定理:

第一,KPI是个好东西,你考核什么,你一定会得到什么。

第二,但KPI又是个坏东西,凡是你不考核的东西,都会成为业绩黑洞。

所以,任何KPI到最后都会变成API(All Performance Indicator)。

想要职场成功,要不要不走寻常路?

正方文章:要突破规则

职场中,有很多喜欢打破规则的人,能力越强、效率越高,上司反而对他们越不放心,因为他们很可能在推进项目时,触犯一堆人的利益,就像香港警匪片里那些经常出现的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好警察”。

他们认为所有制度都应该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服务,所有不称职的人都应该被开掉,为完成工作可以冒犯领导的权威,为达到理想的工作效率,他们才不管什么Deadline和项目预算呢。

这一类人常常会在规则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但如果他们坚持使用无视规则的“降维攻击”,他总有一天会撕开某个形同虚设的规则。

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尊重规则,实际上只尊重赢家。

反方文章:要增强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上司们鼓励员工创新,特别是销售、市场、研发这类部门,但前提是“权责对等”,你要自己承担风险,一旦失败,那就是你自不量力,是能力问题。

这看似虚伪矛盾,实为公司体制的必然——如果个人不需要承担失败的后果,其结果就是让整个公司充满了“伪创新的投机份子”,而不是做实事的人。

大部分获得晋升机会的人,其职业发展都有很强的可预测性。这个“可预测性”,我们自己会忽略,但上司很重视,因为这是“选人”的决策依据。

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员工,很容易在一众员工中脱颖而出,但凡事有利必有弊,“不走寻常路”常常意味着不可靠,就是“可预测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