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艺节目 电视剧 电影 电视栏目

江苏卫视美好时代

主持人嘉宾:窦立国,  ...

江苏卫视美好时代讨论区


从石油人到发明家 “石油名匠”谭文波勇闯科研路

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在茫茫的戈壁滩深处,满目贫瘠与荒凉,没有一点绿洲。然而这样的一抹橘红却让暗淡的荒漠中充满生机,他们迎着风沙穿梭在井场的小路上,无惧严寒与酷暑。这身橘红色衣服的主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石油人。几代石油人已经坚守驻扎了60多年,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因为父亲一句话,在新疆油田一呆就是26年

谭文波的父亲是共和国第一代石油工人。26年前,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谭文波就离开四川老家来到了遥远的新疆油田。父亲说:“你作为年轻人,就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边疆去。”

那时候谭文波还是懵懂的毛头小伙,也并不理解父亲的话。带着对父亲的埋怨,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来到祖国的大西北。荒凉的大漠戈壁条件艰苦,这个初出茅庐的石油工人曾在脑海中勾画了大漠边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异域美景,却不曾想自己将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和沙漠一样望不到边际的孤独。谭文波曾经想过退却,想过放弃,但是最终,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了石油奋斗的决心,让他在戈壁,一呆就是26年。

爱捣鼓肯钻研,从石油技工变成油田里的发明家

石油人的生活是孤单而漫长的。工闲的时候谭文波经常做些木雕石刻的小摆件打发时间。谭文波的师傅看他手巧能干,什么都会鼓捣,启发他这些研究小玩意的心思可以花在工作上。不过那时候谭文波还不以为然。他说:“以前觉得创新啊科技发明啊那都是科学家,那些高工干的事。我一个技校生,和我有什么相干。”

那时候我国石油生产设备很大程度依赖进口,有一次谭文波工作队一台电缆车的电泵出现了故障,外国维修专家说只能换台新的,还要半年才能到货。

谭文波说:“如果这台车摆上半年的话,我们的损失是上百万上千万。”

年轻气盛的谭文波一气之下拆了电泵自己维修。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在厂房里窝了三天,凭借经验,大胆尝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最终使液压泵恢复工作,为公司挽回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从那以后谭文波才发现就像师傅说的那样,聪明才智用对地方真的能做出意想不到成绩,这种成就感让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勇攀创新高峰,大国名匠展石油人风采 

然而创新的道路就像一座高山,越往顶峰越是艰难崎岖。2013年,企业遇到了难题,由于安全隐患,使用火药作为动力的桥塞坐封工具很难再继续使用了,可一时间又没有能替代的动力。

重压之下,谭文波揽下了这个充满了艰难的活儿。他构思了五年的时间,带领团队解决这个难题。好不容易研制出来机器,要通过安全测试,却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做多次实验才能找出解决办法。做这个实验要产生30吨的拉力,不亚于一个炸弹的爆炸的那个力量。最后谭文波选择了一个周末单位没人的时间,把门卫大叔叫过来,将已经拨好120号码的手机交给他,一旦出事,立刻呼叫救援。

就这样,谭文波像一个拼命三郎,终于将新型电动液压桥塞坐封工具研制成功,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在国际石油会展引起轰动。彻底消除了火药在采购、运输、使用和储存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社会效益显著。有力提升了国内地层封闭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该技术在新疆油田桥塞封闭作业中应用1300多井次,创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谭文波创新的成功离不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钻研。谭文波把家中一个房间作为“父子工作室”,经常和儿子一起,钻在工作室里研究机械工具。后来,工作室逐渐壮大,谭文波的工作室也从家里拓展到了厂房。即使面对有些同事的不理解,谭文波依然坚守着初心,坚持推进研究工作。

大国工匠谭文波,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石油工人的奋斗与创新,以他为代表的无数石油工人驻守在茫茫新疆戈壁滩,他们用辛勤劳动的双手为祖国源源不断输出石油,也为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今晚(8月22日)21:10,江苏卫视《美好时代》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