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从《演员的诞生》到《声临其境》,演技类综艺能否再掀 2018综艺新浪潮?

2018/3/17 12:12:00 

来源:群邑智库 (公众号:gh_975ec4da139c)
作者:Cecilia Pan

 

《演员的诞生》刚完结不久,近日小编又追上了另一档全新的演技类综艺《声临其境》。

不同于《演员的诞生》强调演员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声临其境》更侧重于演员的声音魅力,考验其台词功底。节目首播便取得了71城收视率0.7%的好成绩,截止第十期平均收视率达1.0%,成功挤入同时段综艺收视前三。

 
(数据来源:CSM 71城 P4+)

无独有偶,另一档由周迅加盟的系列特别访谈节目《今日影评·表演者言》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波讨论,虽然节目声量相较于同类型节目并不算高,但豆瓣评分高达9.1,赢得不俗的口碑。
 
不仅如此,日前甚至有非官方消息爆料,湖南卫视将推出新综艺《我是演员》,而《演员的诞生》或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迎来第二季。

演技类综艺似乎一跃成为2018电视综艺界的新宠,然而要是认真追溯起来,这股“演技风”其实早在2016年末的《见字如面》,便初见端倪。

 

这档以演员读信为主要形式的综艺,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观众对于读信人演技的热烈讨论。第一季节目播出前后,该节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23万声量。

(数据来源:数说《见字如面1》2016.12.8至2017.4.8声量)

从节目在网络视频平台的弹幕评论可以看出,除了对文化与历史的思考,观众更多的关注点在于读信嘉宾的朗读与表演水平。虽是一档文化类节目,由此却不难窥见,观众对于“表演艺术”是有所期待的。这也为演技类综艺的异军突起埋下伏笔。
 

然而究竟是什么将这类综艺推上了风口?

1.粉丝经济下,观众对好演员与好作品倍感期待

近两年粉丝经济大行其道,致使影视作品不问质量只问流量的现象屡见不鲜,诸如流量明星“抠图演戏”等事件一再考验着观众对于作品的审美底线,“鲜肉”与“演技”的话题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去年,一部无流量明星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部分原因便是观众越来越关注作品本身。市场正逐歩回归理性,观众开始重新审视作品的质量以及演员的演技。而此时应运而生的演技类综艺,将原本就饱受争议的“演技”话题搬上舞台,成功满足了大众心理,缓解了观众们长期被“尬演”支配的恐惧。

2.人气明星自带话题,实力演员崭露锋芒

《演员的诞生》不仅有一线电影大咖章子怡为节目质量保驾护航,更有一众自带流量的明星嘉宾如郑爽、欧阳娜娜、王俊凯等成为节目的话题担当。节目播出后,竞演嘉宾的表现一度引发热议,“郑爽笑场”、 “欧阳娜娜晋级”等等几乎以一周一次的频率霸屏微博热搜,欧阳娜娜与黄圣依的表演片段更是因B站网友的“鬼畜”剪辑片段引发单条158万的播放量。

 

 
吐槽之余,也有实力派演员因此备受关注。周一围就因其自身可圈可点的演技以及章子怡“迷妹”般的赞许,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词云图来源:微舆情《演员的诞生》声量分析2018.1.24)

而《声临其境》的播出,让嘉宾赵立新、韩雪等人直接凭借其惊艳的语言才华以及独特的声音魅力先声夺人,由此引发的“微博欠韩雪一个热搜”相关话题刷爆各大微信公众号。
 

那么,演技类综艺能否持续引领综艺新浪潮?

根据最新的百度指数,《声临其境》虽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就关注度而言,与《演员的诞生》还存在一定差距。

(数据来源:《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百度指数 2017.10.1-2018.3.11 )

从当前的综艺表现来看,演技类综艺的热度将延续,但“神话”再难创造。

理由一:过度的负面炒作拉低观众对节目的好感度

来自艺恩的报告数据显示,观众最偏爱的综艺类型为“娱乐秀”。可见无论综艺的形式与类型如何千变万化,对于观众而言, “娱乐”属性仍是综艺节目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数据来源:艺恩)

然而倘若为了娱乐性和话题度而一味地哗众取宠,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白白消耗了观众对节目逐渐积累的好感度。或许一开始,这种方式能够成功博人眼球,但随着这类话题新鲜感的边际效应递减,观众会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节目的本质。
 
诚然,在如今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大众更多时候追求的是“娱乐至上”。但作为大众媒体,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向更多的受众传达正面影响力,在娱乐之下,埋入文化价值和思考意义。这不仅是对观众负责,也是为节目的生命周期作考虑。

理由二:资源匮乏加速观众的审美疲劳

与喜剧类综艺相似,演技类综艺十分依赖剧本编排和演员的个人魅力。
 
结合当前的演技类综艺,剧本主要来自经典IP的改编。然而优质的国产影视剧数量有限,想要持续保障节目品质并非易事。早前,就有导师质疑个别剧本的编排问题。

另一方面,优秀的演员不可多得。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不少演员同时出现在两档甚至三档演技类综艺节目中。诚然,这些人气与实力兼备的演员们是收视率的保障。但长此以往频频刷脸,不免令人担忧有过度消费的威胁。
 
想要突破瓶颈,避免观众审美疲劳,可能需要在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以及嘉宾的选择上费一番苦工。

理由三:差异化的节目形式,总有一款打动观众

当前几档演技类综艺,“声台形表”各有侧重,节目形式上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即便题材类似,也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今日影评·表演者言》更偏向于“安静”的文化访谈类节目;《演员的诞生》则属于表演竞技类,带给观众紧张刺激的感受;而《声临其境》更像是在《见字如面》与《演员的诞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动静两相宜。尽管网友对个别环节仍有不一样的声音,但总体还是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这种“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契合了时下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正能量的综艺主旋律,也保留了综艺节目自身的趣味性。

虽然再难引领演技类综艺走上新巅峰,但稳定发挥依然能保持不俗的好成绩,达到口碑与收视的平衡。

如何让这类综艺保鲜?

 

失败的节目,理由各不相同,成功的节目或许大抵相似。透过那些“综N代”们,小编总结了一些小经验。若这类综艺的第二季想要打破僵局,势必需要去芜存菁。娱乐性和话题度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应摒弃那些负面新闻,带给观众正能量,同时保持节目的新鲜感。以《演员的诞生》为例:

寻求赛制上的突破,如BOSS评委团的设定、打分机制的优化(目前的机制导致晋级选手基本以导师的选择为主导,观众话语权相对薄弱;

剧本的优化,经典IP虽好,但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不妨借鉴《欢乐喜剧人》这类喜剧类节目,大胆尝试编排原创剧本;

尝试星素结合的模式或是挖掘更多潜力新星,适当的陌生感或能带来出乎意料的化学反应。比如湖南卫视的《歌手》,便捧红了邓紫棋、迪玛希等新人歌手。

结语

一档综艺如果仅凭题材的新鲜感,即便出现很高的网络声量,其热度未必能够长久。而那些题材既新颖又有文化内涵的节目往往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提供思考的价值、获得持续讨论,并反哺收视。

而无论演技类节目的热度能延续几时,值得欣喜的是,在“综N代”们市场疲软的环境下,像《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这类原创性综艺成功掀起了新一轮的综艺浪潮。

尽管流量经济与眼球经济的泡沫仍然存在,但小编以为,从长远来看,综艺市场的趋势依然会是“良币驱逐劣币”,演技类综艺自带文化体质,若将其价值加以衍生和拓展,其生命力将变得更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