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2009广告门往事:我所认识的晃悠、劳博、阿三、老金和杨海华

2018/5/30 9:59:00 

来源:愚感
作者:
小愚

 

1

我与晃悠、劳博、阿三、老金、杨海华唯一的关联,源自2009年上了广告门的培训班。

 

那一年奥运会刚结束不久,所有人身上都拧着一股要向上冲的劲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除了刚毕业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的我。

 

我大学的专业是广告学,老师们上课的方式就是把教材内容复读一遍,但我的视力和智力都没问题,不需要中间商收了我学费还卖给我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知识,所以我把学校辞退了。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同学说,有个叫广告门的网站开了一家培训班,课程结束后可以推荐工作。我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厚着脸皮向家里要了1800元报名费,成了广告门培训班第二期的学员。

 


 

广告门的老师是各个广告公司里美术、文案、客户出身的CD或ECD,是真正在战场上带兵打仗的将领。

 

尽管也有北大广告学系客座教师深虹这样的科班前辈,但沈虹在当大学教师之前,已经拥有十几年的4A公司工作经验。这些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为我打开了真正通往广告界的大门。

 

上课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两天,那时候我住在北七家的平西王府,培训班在东四十条新中街。每次上课,我在路上往返时间需要将近4小时。

 

但我不是最辛苦的同学。班上有个设计师叫朱铭,山西太原人,周一到周五在太原上班,周五晚上坐一夜火车,周六凌晨到北京,吃个早点赶到学校正好上课。

 

很多年了,我再也没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过这样的毅力和动力,包括异地的恋人。

 

外表严肃私下爱搞怪的朱铭同学

 

2

劳博在创办广告门之前,有一个点击率非常高的博客:《北京广告之拍案惊奇》。信息之丰富之新鲜,少有敌手,据说是当年了解广告圈的一扇窗口。所以,他创办广告门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我第一次见劳博,就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

 

当时他正在跟另一个同学聊完天,我走上前怯生生的问了一句废话:“您是劳博校长吗?”

 

劳博用经典的港式普通话回答我:“对。”

 

我没想到他回答那么简洁,一下子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傻逼一样站在走廊里,场面略微尴尬。

 

劳博问:“你是来上课的?”

 

“对。”

 

我这么回答,不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你快进去吧,找个好位置,马上就上课了。”

 

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简单一句话就化解了尴尬氛围,还顺便把我支开了。

 

其实劳校长是个温和的人,讲话时总是笑眯眯的,喜欢用一个小案例引出一个宏观概念,伴随着小小的手势,像是一位智者在启发你。

 

这个习惯,应该对广告门的壮大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年英姿勃发的劳校长

 

3

第一节课上,老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几乎所有同学都站在座位上用“我叫XXX,来自YYY,我喜欢ZZZ,希望以后能和大家多多交流”的句式来介绍自己。

 

只有一位同学不一样。

 

轮到他的时候,他直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邹甦。然后转身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名字,读作zou su。”

 

广告,就是要让人记住你。

 

邹甦深谙这一点,所以他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将自己和其他同学完全区隔开,让我永远记住了他。

 

邹稣同学

 

其实邹甦是我大学同学,我们就住在隔壁宿舍,在学校里也经常碰面,只是没说过话。同期的培训班里还有一个大学同学,叫杨冲冲。

 

杨冲冲是个朋克乐队的吉他手,来自大理,他的乐队叫“烧酒军团”,听起来很炸裂的一个名字,但他本人是个很温和的人,说话一点也不朋克。

 

因为我也写歌,所以有时候会跟他请教一些音乐上的问题。通常来说,玩乐队的人看不上做流行歌曲的人,但每次跟他聊天都很舒服,有句话我至今都记得,他说:“音乐只有喜欢不喜欢,没有高低之分。”

 

这是我那些年在音乐方面听过的最动人的话。

 

杨冲冲与我在毕业提案现场

 

后来这些年,邹甦呆过一些公司,也创办过杂志,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书法。他创办了五道口书法学堂,现在是国家一级书法创作师。他在网上的昵称叫“放放”,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杨冲冲去过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还曾跟人合伙创办过病毒视频营销的公司,现在是一名Vlogger。

 

4

虽然授课方式各有不同,但每个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专业能力,都无可挑剔。因为我是文案,所以让我印象深刻的都是文案策略类的老师,其中有四个人对我的启发最大。

 

其一是阿三老师。

 

阿三老师的籍贯是中国不是印度,本名叫罗易成,但根据他自己讲述的经历来看,他做的很多事并不容易成。

 

阿三老师特别擅长在嘻嘻哈哈中突然煽你一情。

 

有一堂课上,他分享自己创作的案例,其中有一个案例是他给某电话卡写的长文案,大意是:以前和父亲联系都通过写信,后来有了电话,但因为舍不得昂贵的电话费,每次都匆匆说几句就挂掉了。(因为XX电话卡的出现)这一次,我要把以前所有没说完的话,都说完。

 

阿三老师一字一句的念完整篇文案,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哽咽了,我更没出息,当场就流泪了。但因为拉着窗帘,教室里比较暗,没人看见我的窘境。

 

那时候我就想,以后我也要写出这种让人看哭的文案。后来参加一个比赛,我用同样的文风给月饼写了一篇长文案,评委回复:你这是……写日记呢?

 

我至今也没写出那种能让自己挺着胸脯拿给人看的作品,因为我是个平胸的人,我接受了自己资质愚钝的残酷现实。

 

一次课后,我加了阿三老师的MSN,在网上简短的聊过几次。但没想到MSN倒闭的太快,还没来得及跟阿三老师建立深刻的师生情就失去联络了。

 

再次看到阿三老师消息的时候,他已经成了视频自媒体大V,公众号就是他本名——罗意成。

 

其实这回也不是那么容易成,都是熬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肯定是成了。

 

 

5

其二是痛楚老师。

 

痛楚人不如其名,一点也看不出来痛楚在哪。

 

痛老师是北京人,嘴皮子之溜,可以在所有老师中排名第二,第一位空缺,因为没人敢承认比他强。

 

他在东四十条胡同里有一家专门收藏旧物的工作室,叫1968(不是痛老师的出生日期),里边摆放着很多旧电视、旧自行车、旧手提袋之类的老物件,充满复古风情。

 

痛老师的1968后院

 

据说痛老师没事的时候就会来这里呆一会儿。想象一下,夏天的傍晚,胡同里热气散去,知了也停止了叫声,一个穿着裤衩背心的北京汉子在后院的躺椅上摇着扇子,古老的收音机里传出一首古老的歌……

 

这场景,让人瞬间穿越回民国时代。

 

有一个周末,我登门拜访,痛老师在电话里处理什么事,让我自己随便逛,我看他太忙,逛了一会儿就走了。

 

第二周上课后,他突然指着我问:“上周是不是你去的1968找我?”

 

我心里一惊:我没偷东西啊。嘴上还是诚实地回答:“对。”

 

“你出来一下。”

 

我跟他来到走廊,他递给我一本书:“那天说要送你一本摄影集,后来太忙给忘了,今天带给你。”

 

感动的快哭了,说的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痛老师的思维方式跟普通人不一样,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且三言两语就把问题的本质指出来。

 

后来做毕业提案的时候,我们上门求教,他三句话就把我们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的症结给挑明了。

 

这种能力让我嫉妒的要死,后来我坚持大量阅读,其实就是在努力培养这种一针见血的洞察能力和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

 

痛老师后来和阿三老师在后现代城开了一家饭馆:开小灶,干了几年关门了。他再次出成为行业焦点的时候,已经变成了“老金”,一个在公众号“老金扯谈”里变着法发招聘广告的老板,拿奖拿到手软的环时互动创始人。

 

著名的杜蕾斯文案,就是环时互动的作品。

 

 

6

其三是杨海华老师。

 

严格来说,杨海华不是老师,是劳博特邀的嘉宾,他是北京最另类的地产广告公司“揽胜广告”的创始人。

 

插播一条八卦:杨海华1991加入青铜器乐队担任主唱,这支乐队最著名的成员有两个,一个是高晓松,还有一个是另一代主唱老狼。

 

有一天课后,我在去洗手间的楼梯里看到了一个披着长波浪发型,穿着紧身衣的“疯一样”的男子,心里暗自纳闷:这谁啊,怎么穿着睡衣就出门了。

 

当我返回教室的时候,才发现他坐在讲台上,是当天的演讲嘉宾。

 

 

一般情况下,嘉宾都会跟同学们分享一些自己的从业经验,最后再让现场同学提问,但他不是。他拿着麦克风往讲台边一靠:“咱也别浪费时间了,直接提问吧。”

 

谁也没见过这种套路,在场的同学一下子都懵圈了,不知道问啥。后来劳校长在旁边启发了几句,陆续才有同学开始提问。

 

杨海华的回答,比刚出道的陈冠希对记者的回答更桀骜不驯,有的甚至直接用“你觉得呢?”怼回去,一点也没有正常老师那种循循善诱的爱护之心,搞的提问的同学说话都哆嗦。

 

有个同学问:“您觉得刚入行的新人应该读一些什么书来提升自己?能不能推荐几本?”

 

通常这种问题,老师一定会列举几本自己觉得不错的书推介给大家。但杨海华老师说:“读书由自己,不要带着太强的功利心,自己去发现。”

 

也许旁人看来很苛刻,但身在现场的我简直忍不住要为这个回答鼓掌。

 

杨海华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是个阅读狂人,据八卦消息说,他为了清净看书,晚上和老婆分房而睡。

 

那么早就有了老婆和房子,嫉妒。

 

据我所知,老师队伍里能称得上阅读狂人的人,除了杨海华,只有痛老师。当年他们俩还有过一次精彩的对谈,一边嗑着花生毛豆,一边天马行空的聊天,劳博校长以端茶倒水递烤串的服务员身份,记录了这段佳话。

 

他们的聊天记录,至今还保存在我的电脑里。

 

 

7

其四是晃悠老师。

 

晃悠老师当然不是因为走路晃悠才叫这个外号,而是当年他曾在广州和北京两地工作过,生活处于晃晃悠悠的状态。他本名叫高扬,一个咋一看很普通仔细琢磨又有点江湖大侠气质的名字。

 

晃悠老师是个文艺中年,第一节课就跟我们分享了五月天的《倔强》歌词。

 

当年还不流行“鸡汤”这词,但晃悠老师用一种很取巧的形式,在我们心中植入了一个概念:你一定要活得跟别人不一样,并且承受这种差异产生的压力,逼自己凤凰涅磐。

 

晃悠老师在课堂上常有不易觉察的神来之笔,比如有一次他讲到品牌的意义时,随口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我们上课的教室拍张照片,角落里加个NIKE的勾,和那句Just do it,就是一个很牛逼的广告。”

 

不知道其他同学听完是什么感受,但这句话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一个随意的案例里,藏着这么深的洞察,这份功力太厉害了。

 

 

8

课程结束后,劳校长让我们每个人给自己写一段自我评价,然后他又亲自给每个同学写了推荐语发布在广告门网站上(阅读原文有当年全部同学的介绍),我是这么写的:

 

自我评价:

小时候买不起积木,所以就把别人玩积木的时间都拿来看书。

我对书的态度是来者不拒,在看完身边所有能找到的书后,我开始尝试堆方块字。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渐渐意识到堆好方块字给一个人带来的远远超过积木。

小学时期,我以五毛钱一篇的价格帮同学写周记。

意味着平均每周我都要虚构自己经历十几个不同的家庭生活。

为此一个学期下来自己欠下几十篇而被老师拎上讲台作反面教材教育同学们别向我学习。

初中时期,我承包了班里大部分男同学的情书写作任务。

当年所有收到情书的女同学里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都出自我的手笔。

我贡献了半个青春去换取同学们的幸福,他们最灿烂的花季却是我最泥泞的雨季。

大学时期,不用再写周记,也没有需要情书。

于是我另谋出路把这个游戏变成职业,换取报酬好让我继续玩下去。

文案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劳博时期,我保持旧嗜好的同时也开发新可能。

诸位前辈谆谆教诲,印证我之前所学也指点我未来之路。

培训前,我是个理想青年,培训后,我是个知道如何做事的理想青年。

光有激情和梦想,也许可以“做到”一件事,但不一定能“做好”一件事。

确定了方向,再去寻找方法。

懂渔,才有鱼。

我,准备好了。

 

劳博评价:

光有激情和梦想,也许可以“做到”一件事,但不一定能“做好”一件事。

确定了方向,再去寻找方法。

懂渔,才有鱼。

怀才已久的俞燕俊是时候拂去身上的尘土了,该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

手握利剑何不杀出一片天地?

 

第二期学员毕业比稿评委

 

第一小组同学和评委合影

 

第二小组同学和评委合影

 

我们小组同学和评委合影

 

9

我的自我介绍里充满了“矫情、做作、费劲巴拉把一件屁大点的事渲染成自己优点”的个人风格,但是很幸运,我进入了晃悠老师所在的公司实习。

 

晃悠是我的恩师,他带我进入这个行业,给予我足够的宽容,帮助我成长。但我这么些年一直没做出拿得出手的作品,愧对他,也无颜见他。两年前在一次比稿中偶遇,我诚惶诚恐。

 

几年以后,晃悠老师离开了那家公司,和老搭档卢老师(他的设计总监)创办了“一起传播”。

 

不久前又创立了专注商业与艺术价值融合的平台——商艺风云榜,并持续更新“给广告新人的100个基本”。

 

即便卸下了讲师身份,他依然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一起传播的办公地点就在大望路华贸,跟环时互动是邻居。

 

距离华贸几百米的光华路上,有一栋写字楼叫“泰达时代中心”,离开新中街后,广告门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搬东三环的中青大厦),并创立了首个对大中华区内容营销领域的商业价值进行认定的奖项——中国内容营销金瞳奖。

 

10

上周末,广告门举办了金瞳奖颁奖典礼,庆祝成立10周年,我没去现场,因为我与这个行业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当年的那些同学,也几乎都失去联系了。

 

但是广告门在我人生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它,没有劳校长和那些引路良师,我也许会在广告的路上走更多弯路,甚至会从事另一个行业,谁知道呢。

 

广告业给予我最大的价值,是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虽然我已经放弃了要在广告公司里做出好作品的念头,但我没放弃要做出好作品的念头,只是会在不同领域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广告门像一个车站,很多人在这里往来交错。有人在这里搭上了高铁,也有人选择了慢车,不管距离终点有多远,至少,每个人都在自己想去的路上。

 

生命应该以不同的形式绽放。

 

感谢时间,2009夏天我们身上努着的那股劲儿,还在。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