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不能忘记发展中国家身份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环球网-环球时报 日期: 2009年10月21日

中国是穷国,还是富国?这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不仅检验着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更在警示中国面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选边站的风险。
        共和国六十年大庆刚过,中国就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秋季外交”,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媒体的高度重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对自己的身份保持清醒。
        中国真的已经步入或是正在步入发达国家的阵营吗?千万不要让这样的假象迷惑了我们的头脑。
        的确,当前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捧中国、拉中国,似乎成了发达国家协调一致的策略,而一些西方媒体也在或有意或无意地把中国塑造成“发达国家”中的一员。
        奥巴马执政的美国,不再像过去那样颐指气使,在反恐、朝核、伊核、阿富汗、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国际问题上,正全面寻求与中国的合作;鸠山上台后的日本,变得很“鸽派”,甚至想把东海变成“友爱之海”;欧洲也少了不少脾气,先前的人权牌已开始褪色。
        但是,无论是从中国的内政看,还是从国际局势的变迁看,中国的“本色”并没有变,中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已大大提高。
         西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争先恐后地热捧中国。他们明白,要想继续主导世界事务,必须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配合。而长期与发展中国家保持传统友谊的中国,是能让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最好样板。只要说服中国,就更容易说服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从这点看,中国事实上是被拱上了一个更棘手的国际地位。推进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是,如果按照西方的逻辑行事,那么,就有可能会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感到不满。
         况且,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对中国的期待和要求也在增加。因此,未来中国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回应,都不仅是一个涉及本国利益的问题,而可能同时会面临国际定位的抉择。中国必须关切发展中国家的感受。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的根,中国外交离不开发展中国家。任何嫌贫爱富的情绪,都将破坏中国走向世界的根基。长期做发展中国家国民,也理应是中国老百姓国民身份的基本定位。
         总之,越是实力增长超出他人预期,就越是需要呵护过去的难兄难弟。中国不能忘记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只有这样,中国的发展才将是持久的,中国在世界舞台才能更出色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标签: